发布日期:2025-01-31 22:36 点击次数:191
股票中的平台
早在 1 年前,天润乳业营销总经理范轲就在一次受访中道出,公司产销率已降至 1 比 2 或 1 比 3,压力之大前所未有。
区域乳企面临的形势严峻,行业龙头同样咬紧牙关。从行业整体来看,继 2022 年、2023 年全渠道收入连续下滑后,2024 年前三季度仍处于下滑态势。
在市场需求收缩之时,乳制品产量却在增长。2023 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乳制品产量 3054.6 万吨,2024 年预计将达 3144.7 万吨,同比增长 3.1%。
乳业供需失衡,在 2020 年就已埋下伏笔。特殊时期刺激了乳制品消费终端需求,2020 年 -2022 年乳制品产量持续增长,2023 年市场需求开始走弱,去年进一步加剧。
市场期待的乳业拐点迟迟不到,众多上游牧企、乳企困在周期里。
煎熬的日子
国内最会养奶牛的企业,莫过于澳亚集团。2024 年上半年,其成母牛年均产奶量达到 13.7 吨,同比增长 0.3 吨,相当于一头成母牛每天平均产奶量约 37.53 公斤。
现代牧业、优然牧业紧随其后。上述同期,其单产量分别达到 13 吨和 12.6 吨,远高于 8.7 吨 / 年的行业均值。
如今,奶牛的高产,却成为了一种"幸福的负担"。特别是在原料奶自 2021 年 8 月进入新一轮下行周期以来,原料奶量增价跌,牧场企业压力重重。
行业人士测算,2024 年原料奶行业普遍饲喂成本约 2.2 元 / 公斤,加上场地、人工等,原料奶综合成本约在 3.2 元至 3.5 元 / 公斤。
原料奶均价曾在 2021 年冲至 4.38 元 / 公斤的高点,而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,截至 2024 年 12 月第二周,内蒙古、黑龙江等 10 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均价为 3.11 元 / 公斤,同比下降 15.3%。
1 年多来,行业试图以去奶牛存栏规模,来控制原料奶产量,但原料奶过剩的局面还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善。
原料奶卖得越多,亏损的窟窿越大。澳亚集团、优然牧业、现代牧业以及中国圣牧等几家牧业企业,均在 2024 年上半年录得亏损。据统计,整个原料奶行业,亏损面已超 80%。
尽管有低价的原料奶供应,但终端需求疲软,下游乳企的日子也普遍难过。
尼尔森数据显示,2022 年和 2023 年,国内乳制品全渠道收入分别下降 6.50% 和 2.40%,2024 年前 9 个月,继续同比下降 1.8%。
行业如此,龙头们也概莫能外。2024 年前三季度,伊利股份、光明乳业、新乳业以及三元股份,营业收入同比分别下降 8.59%、10.89%、0.54% 和 11.96%。去年上半年,蒙牛乳业营业收入、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 12.61% 和 19.03%。
降本增效
2024 年 3 月,蒙牛乳业发生人事巨变,卢敏放执掌公司 8 年后辞任总裁,老蒙牛人高飞接棒,蒙牛再次回到蒙牛人治理的时代。
高飞深知自己肩头的担子有多重。在去年 7 月召开的中国奶业大会上,他直言乳业行业正遭遇 2008 年以来最严峻局面,除了品牌多元化不足,还有供需失衡以及产业链韧性较弱的短板。
或者正是这样的背景,蒙牛乳业降本增效措施落地。2024 年上半年,公司较上年末减少员工约 3064 名。同期,公司销售及经销费用同比下降 8.82%,其中产品和品牌宣传及行销费用同比下降 12.1%。
伊利股份也是如此。2023 年末,其在职员工在为 64305 人,较上年减少 2894 人。与此同时,公司大幅调整经销商。据国元证券数据,截至 2024 年 9 月,其经销商为 17249 家,同比减少 2359 家,其中 2024Q3 单季减少 1339 家。
为应对更长期的挑战,这两家行业龙头不约而同选择了节省资本开支。高飞预计 2024 年公司资本开支 30 亿元以内;在日前一次投资者交流中,伊利股份披露预计年度资本开支 40 亿元左右,其中 20-30 亿元为维护性支出,且未来两三年大体会维持此等体量。
2020 年至 2023 年,伊利股份资本开支在 65 亿元至 70 亿元区间,同期,蒙牛乳业的资本开支则由 61.16 亿元降至 2023 年的 41.72 亿元。
拐点未至
去年 1 月,天润乳业营销总经理范轲在一次受访中表示,自上年下半年开始,促销活动带来的产销率已降至 1 比 2 或者 1 比 3,以往这个数据是 1 比 6 或 1 比 9。
乳制品消费市场萎靡的局面未能得到改善,乳企向 B 端寻求增量的意图较为明显。餐饮、咖啡和新茶饮,成为主攻的三大领域。
2024 年,蒙牛乳业先后和库迪、瑞幸以及肯德基等达成合作;伊利股份旗下的伊利索菲蜜斯携手沪上阿姨;君乐宝战略入股茉酸奶。
2025 年伊始,伊利与海底捞、君乐宝与蜜雪冰城纷纷达成战略合作。
头部乳业携自身供应链及规模优势重攻 B 端市场,无疑会进一步压缩中小乳企的生存空间。
银河证券乐观预计,随着存栏成母牛小幅去化,原料奶供需有望在 2025 年实现紧平衡,价格由降幅收窄转向企稳回升。
中国既是产奶大国,也是乳制品消费大市场,在产品、渠道等方面还有很多市场机会。
据马上赢 2024 年 Q3 数据,常温纯牛奶赛道,由 CR5 集团把持,市场份额达 95.19%,超过 9 成市场被伊利、蒙牛瓜分。
在低温纯牛奶市场,CR5 合计约 75.16%,且各玩家差距不大,市场参与者都有一定机会。近几年,君乐宝、新乳业就是靠着低温鲜牛奶产品,逐渐崭露头角。
低温奶赛道已呈现出明显的中高端化趋势。2024 年上半年,新乳业实现收入 53.64 亿元,同比增长 1.25%。其中,其高端鲜奶收入同比增长 15% 左右,24 小时中高端系列产品收入同比增收超过 30%。
另外,特色、功能性乳制品的出现,已在一定范围内逐渐点燃乳业消费市场的热情。
如果不是丙二醇事件,麦趣尔肯定会顶着来自黄金奶源带的光环继续爆红,而近年来水牛奶、羊奶及驼奶等产品的出街,并衍生至奶粉领域,乳制品产品结构进一步得到完善。这些小众乳类产品营养价值逐渐普及后,未来可能会成为业务新的增长点。
中国乳业行业当前的困局只是阶段性的,未来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。毕竟股票中的平台,当前中国 42.4 公斤的乳制品年人均消费量,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/3。
Powered by 日升策略_实盘股票配资平台_最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